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聚焦

稳中求进 确保经济实现量的增长和质的提升

来源:中国金融新闻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20-01-02

【字号:

分享: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要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为“十四五”发展和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打好基础,做好经济工作十分重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明确今年经济工作指导方针,对重点任务作出部署,各金融监管部门也将在年初对今年各项金融工作和政策措施作出安排。为了进一步深入学习领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全年经济金融工作顺利开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本报今起推出“2020年中国经济怎么看怎么干”专栏,敬请广大读者关注。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决胜之年,是“十四五”发展的奠基之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特别提出,要“坚持稳中求进”,“确保经济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实现今年预期目标,既要坚持“稳字当头”,又要做到“积极进取”;既要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又要着力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水平。这为推进2020年经济工作确定了思路和主线,要求我们深刻把握增量和提质的辩证关系,二者不可偏废,全面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

新发展理念是引领未来实践的先导。发展理念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成效乃至成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质量发展就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要求,缘于对形势的深刻分析和对未来的科学判断。当前,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全球风险显著增多是现实状况,但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我国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已从扩大要素投入,转向提振全要素生产率。在这样的历史关口,需要用新思路寻找新出路,以新理念引领新发展。

实施贯彻新发展理念,关键是要理解量和质的辩证关系,把握发展速度和质量的协调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基础。实践证明,没有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支撑,无论是结构调整还是质量提升都无从谈起。从实现“两个翻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来看,保持量的合理增长十分必要。质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只重速度不顾质量的增长是不可持续的,未来质的稳步提升尤为关键。要妥善平衡好“稳增长”与“提质量”的关系,确保经济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

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贯穿各项工作的主线。在新的发展阶段,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不能通过强刺激实现,只能通过改革实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贯穿于宏观调控全过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当前,我国经济面临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的特定背景,要实现经济的增量提质,必须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持续用力,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善于通过改革破除发展面临的障碍,释放经济可持续增长的红利。本次会议强调,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要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动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

努力确保金融的有效支持

金融有效支持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条件。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两者共生共荣。现代化的经济体系需要匹配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的现代金融体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金融体制改革”。

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初心,是让金融回归本源,更有效地为实体经济服务。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既要关注量的问题,也要关注质的问题。一方面,要发挥好稳健货币政策的作用,降低社会融资成本,更好缓解民营和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促进经济量的增长。另一方面,要引导资金投向供需共同受益、具有乘数效应的先进制造、民生建设、基础设施短板等领域,带动产业和消费“双升级”,助推经济质的提升。同时,要始终注意防范金融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关于加快金融体制改革,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要“引导大银行服务重心下沉,推动中小银行聚焦主责主业”。这要求金融体系中的相关参与者,要归其位,尽其能。大银行服务重心下沉,中小银行聚焦主责主业,从目的来看是一致的,就是要为民营和中小微企业提供中长期融资,帮助他们完成转型升级。这种安排有利于实现在总体目标一致的同时又保持金融机构各自的特色。

加快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推动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核心引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打造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制造业是强国之基、大国之钥。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制造业实现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奇迹,但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仍有很长的路要走。当前,新一轮技术革命正在重构全球竞争格局,国际经贸摩擦等不确定性因素影响着全球产业链稳定和供应链安全。中国制造业由大变强显得更加紧迫,任务也十分艰巨。

加快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既要支持战略性产业发展,又要推进传统制造业优化升级,全面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一方面,要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融资,支持加大设备更新和技改投入,落实减税降费政策,为制造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另一方面,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完善科技人才发现、培养、激励机制,着力增强制造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要主动融入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推动制造业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主动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

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是顺应全球化大势的必然选择,更是面对复杂国际环境的主动作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对外开放要继续往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方向走”。这意味着,中国不仅不会停下面向世界开放的脚步,并且要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更高水平的开放提供制度保障。

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中国是其受益者,更是坚定的推动者。如今,世界经济深刻调整,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经济全球化遭遇波折。面临的形势越是复杂,就越要坚定不移推进更高水平开放,以开放的主动赢得发展的主动和国际竞争的主动。中国经济发展是在开放条件下取得的,未来中国要实现更好发展,也必须在更加开放的条件下进行。

推进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要继续扩大市场开放、继续完善开放格局、继续优化营商环境、继续深化多双边合作、继续推进共建“一带一路”。要加强外商投资促进和保护,引导企业开拓多元化出口市场,降低关税总水平,保持对外贸易的稳定增长。要主动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变革,积极参与世贸组织改革,加快多双边自贸协议谈判。推动中国对外开放之路不断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标准等制度型开放转变。同时,要推动金融业的制度性、系统性、高水平开放,统筹利用好国内外两大金融市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实现我们确立的奋斗目标,既要保持“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战略定力,又要发挥“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进取精神。要以稳求进,以进促稳,增量提质,相倚为强,确保在2020年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坚实迈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在新征程上书写更美的新篇章。

  • 附件:
  • 视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